在铁流滚滚的阅兵长阵中,一支由18辆抢救抢修装备组成的装备保障方队,昂扬驶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一批我军新型抢救抢修装备也首次亮相阅兵场,它们被誉为战场上的“铁甲医院”,让受损的装备重返战场。
此次受阅的装备保障方队,展示了轻型抢修车、轮式装备抢救抢修车、拆装修理车、机电检测维修车等四型新式维修作业装备。
每台受阅车辆上,都有1到3名乘载员,从检阅式到分列式,承载员接连完成答词呼号、跑步登车、承载受阅等多个步骤动作。每一名乘载员来到阅兵训练场,都进行了刻苦的训练,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完美展现。
装备保障方队 张杰:我们乘载员在军姿站立时就是要突出庄重、自信、坚毅这6个字,眼神中要带有一种狠劲的,就像是在说,别看我们现在站着军姿,但是我们也能时刻切换、上阵杀敌。
装备保障方队总教练房文凯,是第四次参加阅兵。再次回归到阅兵训练场的他,深知“受阅即作战”。为了让大家火速切换状态,他首先示范动作要领,精准提升每个队员的发力点和眼神聚焦,将训练场当成战场,动作要像作战协同一样。
装备保障方队 房文凯:阅兵训练其实就像打仗一样,每个动作能否达到战术协同、一样精准;每个眼神是否充满了战斗意志;每个口号是否表达了军人的战斗决心,展示无坚不摧的军威、排山倒海的气势,展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气神。
驾驶员于东阳入伍以来,驾驶过多代数型车辆装备,挑战过各种险难任务,这次来到阅兵集训点,他又完成了一项全新的挑战。于东阳和战友们让18台装备在行驶过程中,纵横之间误差都小于5厘米,展示出了保障尖兵超强的驾驶技术。
装备保障方队 于东洋:驾驶新车型训练,还是比较有压力的。过去野外保障难在征服复杂路况,如今挑战在于与装备的深度融合,还要求我们将操控单元细分为厘米级,不仅要精准把控油离配合,更要实现车组间同步呼吸一般的协作,真正达到人车合一、战训合一的标准。
此次受阅的4型装备,集高机动性、强防护性、模块化保障、全要素功能于一体,构筑起全天候、全地形作战保障体系。作为我军野战抢救抢修支援的中坚力量,这些“铁甲神医”既能快速机动抢修受损装备,又能实施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伴随保障。
装备保障方队 郭广成:轮式装备抢救抢修车辆,主要用于大型特种装备在战场上淤陷、应急故障等失去自行能力时的抢救抢修,实施快速修理、牵引行驶和后送。
除了拥有良好的抢修抢救性能,此次受阅的每台装备都配备有先进的信息化系统。通过车载终端,可对车辆故障进行快速判别;通过一体化终端实现信息共享,掌握各车辆的战技术状态;顺畅高效的信息通联,确保信息的实时共享,让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装备保障方队 王金虎:此次受阅,全体官兵不辱使命、奋发有为,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军装备保障力量的发展成果。下一步,我们将把阅兵中严谨细致的作风、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追求接续传承,以一流的标准书写新的荣光。
智能技术保障
为受阅装备保驾护航
在本次阅兵中,装备技术保障大队虽然没有走到前台受阅,但他们始终以“组织指挥零失误、维修保养零故障、应急处突零差错、受阅装备零抛锚”的标准要求抓训练、强保障,让所有装备尽展风采。
装备拖救处置,是受阅装备遭遇故障之后的重要应急预案之一。为确保工作万无一失,装备技术保障大队制作了“辅助指挥决策实景卷轴”。卷轴由两部分组成,使用时将两张图叠加,按装备通过检阅的速度,拖动装备卷轴在场景卷轴中移动,就可以模拟受阅装备通过天安门的场景。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技术保障大队指挥员可以按图比对、快速定位,实现快速决策。
在装备检修场,各方队人员装备穿梭不停,油样检测员将各装备方队送来的油液采样进行分类整理、检测化验。
在阅兵训练场装备技术保障大队的油液检测间,柜子中整齐排放着数百个小油液瓶,油液瓶中储存的油液采样,来自此次受阅的全部装备。技术人员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检测手段,可以实时掌握受阅装备的现实状况。
阅兵训练车辆多、油样多、化验量大,给国产先进检验设备提供了极佳的应用场景和压力测试环境,官兵们介绍,小型化的光谱分析仪还能搭载车船等平台,实现野战化保障,更好保障未来战场。
蓄电池是车辆装备的重要部件,在技术保障大队的智慧充电间,实时显示着所有的受阅装备和保障装备送来的蓄电池在这里充电的进度、电池状况以及各项数据信息。
智慧充电间是装备技术保障大队所在单位的一项技术攻关成果,今年也应用于阅兵保障中。管理人员为蓄电池安装“生命管理标签”,轻轻点击鼠标,即可实现“一键式充电”。
装备技术保障大队圆满完成合练预演、装备集中整治、应急情况处置等任务,锤炼了过硬本领。一次阅兵也是一次新技术、新战法的集中检验,其中积累的大量宝贵经验,将有效提升人民军队的战场保障能力。
正中优配-正中优配官网-真正实盘配资-股市配资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