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奎
汉高祖刘邦的嫡妻,也就是后来大权在握执掌大汉天下长达15年的皇太后吕雉,可谓强势的铁腕女人,称得上叱咤风云的女政治家。
她在刘邦死后,不仅牢牢守住刘室江山,让战后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还让自己的娘家人吕氏家族权倾朝野,史称大汉朝第一个显赫的外戚集团。
她的柔弱儿子刘盈如愿继位登基,还娶了外孙女张嫣为皇后。她大哥吕泽被追封为悼武王,意味着刘邦生前所立\"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的\"白马之盟\"无形中废止。
吕泽的儿子吕台为吕王,其爵位后来传给瓜分齐国地盘的其弟吕产。
她二哥吕释之为建成侯,其子吕种为沛侯,支撑吕氏门面的吕禄还加官进爵为赵王。
她大姐吕长姁的儿子吕平为扶柳侯。
她的妹妹,也就是嫁给樊哙的吕媭为史上罕见的女侯爷临光侯,其子樊伉袭爵舞阳侯,其女嫁给了琅琊王刘泽。
还有吕氏家族中的侄子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吕通则替代刘建成为新晋的燕王。
就是她的女儿鲁元公主的夫家,公公是开国功臣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夫君是瓜分刘交地盘的鲁王张偃。
一时崛起的吕氏家族先后有十多人被册封为王侯,尤其是吕后的两个侄子吕禄、吕产更是如日中天的耀眼存在。
吕后在公元前180年病危时,特委任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保卫皇宫维护京城治安的北军,改封梁王吕产为相国,统领拱卫京都的卫戌部队南军。
可以说,兵权都握在手中的吕氏家族,俨然登上了权力巅峰。从常理而言,那时不可一世的吕氏家族即便掌舵人吕后得了狂犬病离世后,依旧风光无限,完全可以继续临朝专政,显赫于朝堂之上。
哪知?吕后一闭眼,以刘襄、刘章为首的刘姓王迅速与陈平、周勃为主的军功集团达成同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发起了诛吕之战。
吕产、吕禄领航的吕氏家族不堪一击之下,一夜之间就灰飞烟灭,瞬间崩塌得零落成泥,让刘邦的庶子不受待见就藩化外之地长达17年的代王刘恒意外捡漏,被赢得胜利的军功集团拥立为史上有名的汉文帝。
史上第一位皇后、皇太后吕雉,凭着卓越女政治家的厉害手腕,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手扶持的吕氏家族,就此衰败,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这是何故?
是吕后辛辛苦苦经营一辈子的吕氏家族太无能?还是人算不如天算,吕后在执掌大权时没有把握好集权之路的大方向,显得有些操作过激,以致功亏一篑,没有实现皇权的完美过渡?
也许兼而有之。
细论个中原由,还得从西汉初年风云跌岩的朝堂复杂势力一一说起。
众所周知,刘邦幸运开创汉室江山,除了妻子吕雉所在的吕氏家族全力支持外,最主要的就是依靠一帮铁哥们,也就是后来形成\"汉初三杰\"为核心的军功集团鼎力相助。
刘邦赢得大汉天下当上威加海内的汉高祖后,刘姓皇室自然一步登天,成为首屈一指的绝对权威。
但随着掌权仅七年的刘邦驾崩,西汉初年最高层的权力结构悄然间发生了明显变化,权势滔天的吕后在步步为营中走上临朝专政的历史舞台,在强势瓜分刘姓王的地盘和利益的实际主宰下,将人脉资源广泛的吕氏家族扶植到绝对老大的位置。
吕后执掌大汉天下的时代,自然就是吕氏最鼎盛的时期,被绞杀的刘姓王也就在一片血雨腥风中陷入风雨飘摇的低谷状态。
不过,这不等于原本霸榜的刘姓王甘拜下风,只是在困境中韬光养晦静观其变罢了。
以刘襄、刘章为首的刘姓皇室子弟,在装傻充愣中还是成功骗过了狠毒的吕后,尤其是娶了吕禄女儿的朱虚侯刘章,哪里是酒囊饭袋?也就是卧底的吕家女婿,伺机待发的刘家儿郎。
吕后殡天及吕家子孙蠢蠢欲动的消息,让假装酒鬼的刘章找到铲除吕氏家族的宝贵机会,当即果断出击,一方面密信大哥齐王刘襄发兵长安,一方面迅速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功臣集团结成联盟。
原来吕后临终前的遗诏触犯了一直装聋作哑的军功集团利益,吕禄接管隶属于相权的北军,吕产受命接任相国,无异于亳无忌惮的染指陈平、周勃等勋贵们的核心利益。
本就不满吕氏干政的军功集团,当吕氏家族动了他们的奶酪后,自然难以接受,不再坐视不理,便与刘姓王同气连枝,在默契中合作,以绝地反击全面碾压过来的第一集团吕氏家族。
就这样,在功勋集团与刘姓王合力应对下,未能形成气候的吕氏家族瞬间就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这说起来也的确是吕氏家族太无能了。
磨刀霍霍之际,吕禄和吕产这两个败家玩意表现得太差劲了,这两个草包根本不听从姑姑吕媭的主张,也没把吕后握紧兵权的遗言当回事。
在齐王刘襄忽悠琅琊王刘泽等各个刘姓王列举诸吕的罪状起兵造反时,统领南军的相国吕产却没有认真考虑守护皇宫,无脑的直接派出大将灌婴率军平叛。
忠于刘邦的灌婴带领大军走到荥阳就停止不前来了个静观其变,既不讨伐刘襄,还说若吕氏真的叛乱,则合兵一起攻打长安。
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没意识到不对劲的吕产仍无动于衷,应赶紧替换灌婴火速平定刘襄才是上上之策,只可惜吕产就是一个平庸之辈,哪里当得起吕家的脊梁?
关键时刻,他的猪队友执掌北军的吕禄也不敌身经百战的功勋集团,当人老成精的陈平劫持曲周侯郦商,逼其与吕禄是铁哥们的儿子郦寄坑骗吕禄主动交出兵权,就相安无事,齐王刘襄也就找不到理由兴兵造反,自然退兵回去。
信以为真的吕禄遭到姑姑吕媭训斥后,暂缓交出北军军权,这时吕家的心腹郎中令贾寿带来灌婴停兵不动的消息,建议吕产先下手为强,亲自统军平乱。
殊不知,这一重要信息却走漏了风声,御史大夫曹窋第一时间闻讯并马上报告给陈平和周勃。
兵贵神速的周勃马上令保管皇室符节的纪通着人假传圣旨,说周勃奉皇命接管北军。典客刘揭也接着游说吕禄去封地赵国,交出兵权后就不会大祸临头了。
吕禄面对皇帝的圣旨以及铁哥们的怂恿,早已慌了神,哪还记得住姑姑和吕后的严令?匆匆交印而去。
原本威望很高的周勃顺利接手北军的指挥权,由此在陈平的主导下,典尉守住宫门,刘章率军截杀吕产,突袭长乐卫尉吕更始,彻底消灭吕家的武装力量。
就这样,原本胜券在握的吕氏家族不到一个月就被联合起来的刘姓王和军功集团团灭,这就是史称昙花一现的\"诸吕之乱\"。
那,精明的吕后为什么要冒巨大的风险在弥留之际硬碰军功集团的核心利益?依旧安抚稳住不是更好吗?
事实上,吕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行将就木的她清楚自己走后,看似权倾天下的吕氏家族其实镇不住不是一路人的军功集团那帮老狐狸,只有孤注一掷将军权、相权都集于一身,所立的小皇帝刘弘又在手中,就可以稳住吕家专制的大盘。
只是,算清了所有环节的吕后还是低估了装死的军功集团,对错综复杂的刘姓王室也不可能彻底铲除,毕竟老刘家与老吕家是互为一体的姻亲关系,打着骨头连着筋,做不到斩草除根的。
兼之柔弱的汉惠帝对母亲吕后残忍的铁腕手段不理解,还在惊恐中生了一场大病,以致英年而去。
还有,聪明过人的吕后也无法把控自己的大限之日,毕竟人定胜天只是想象中的壮举,终究斗不过自然规律,一当意外袭来的时侯,只得在自己认知范围内求得最优解。
至于鹿死谁手,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综上而言,一度权倾天下的吕氏家族一夜之间就士崩瓦解,既是时也运也的博奕结果,也是值得警醒的悲壮历史:
吕雉从贤妻走到无冕女皇的高位,在男性主导的朝堂凭着政治智慧和铁腕手段开辟出女性掌权的历史先河,的确是可歌可泣的女中豪杰。
她临朝称制,扶持吕氏家族,打压老刘家,平衡功勋集团的既得利益,都展现了强势崛起的生存智慧。
只是,作为杰出女政治家的吕雉到底还是把仇恨感拉得太满,她把藕断丝连的老刘家逼得太狠了,一手扶持的吕氏家族又没有真正掌控权力的能耐。
以致活下来的刘姓王爷们暗暗积蓄了不容忽视的力量,只待有朝一日报仇雪恨。
还有吕雉在时日不多的情况下把抢利益的事做得太绝,到底没有忍住插手了不该动的\"相权\",这无异于与老油条似的功勋集团撕破脸,功勋集团在岌岌可危之下,怎可能束手被缚?
在刘姓王与功勋集团达成高度默契之下,扛不动大旗的吕氏家族也就在引火烧身中自掘坟墓。
找不痛快的吕雉这个当家人,最终还是把并不容易的吕氏家族带向命运悲惨的绝地。
这既是吕氏家族的悲哀,也是吕后这位女中豪杰的不幸,由此可见,在综合实力明显不够的现实境况下,还是克制情绪以静制动为好。
毕竟铤而走险,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后世的武则天还政李唐,留下无字碑的千古杰作,也许得益于这样的历史借鉴吧。
但不管怎么样,临朝称制的吕后依旧是可圈可点的史上第一位皇后、皇太后,她逆境翻盘的人生传奇还是值得感念铭记。
遂以述之,乙巳年七月三十日乐天派流浪的猫即感于象山脚下。
正中优配-正中优配官网-真正实盘配资-股市配资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